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Instagram」標籤的文章

今天一起來見識臉書最強圖像辨識人工智慧-"SEER"的潛力!!

圖片
這強大的 人工智慧 SEER,在它自主學習的後面,到底有多強大的基石??   目錄 FB出動IG十億張照片,訓練最強圖像識別AI「SEER」 何謂 AI 的自監督式學習是什麼? 奠基在 10 億張圖上的自監督 AI FB 最強圖像辨識 AI 「SEER」 的潛力   FB出動IG十億張照片,訓練最強圖像識別AI「SEER」 近年來自監督式學習(self-supervised learning)的研究與發展十分蓬勃,如 Google Brain 在 2020 年公開的「SimCLR」就被認為是個重要的里程碑。 但坐擁著全球最大影像資料庫之一 Instagram 的  Facebook  也不惶多讓,透過 Instagram 上超過 10 億張的公開照片,訓練出最新的自監督式學習模型「SEER」(SElf-supERvised),並宣稱 SEER 是目前在圖像識別測試之中,表現最優秀的  AI  。   何謂 AI 的自監督式學習是什麼? 機器學習中最廣泛使用的監督式學習(supervised learning),是由人給定標記好的資料,讓  AI  學習正確答案並作為推論根據。但是,這種方法依賴於人工事先標記,不僅要耗費大量時間、人力與資源,AI 也只能針對已標記的特徵來學習、完成特定範圍內的任務,如:語音轉文字、分類圖像、物件辨識等。 為了突破這些限制,自監督學習(Self-supervised Learning,SSL)就應運而生了。 自監督學習是觀察現有訓練資料中的任何部份來學習,透過預測來認識世界,而無需仰賴人工事先給定的標籤。 換而言之,自監督學習所訓練的  AI  模型,能藉由觀察過去與現在的訓練資料,來預測未來會發生的事。如 SEER 可以透過觀察未標記、未分類的 Instagram 照片,就辨識出照片中的物品或人物。 這讓許多人相信,AI 技術若要開創新局面,利用自監督式學習是最好的方式。 Facebook  AI 研究團隊也認為,AI 的未來在於不需依靠人類事先準備好的「教材」來學習如何識別物件,而是能直接從任何形式─...

你聽說了嗎?臉書開源Python語言工具的Pysa!

圖片
這 Python 工具到底有什麼作用?這篇為你解釋! ▲ Pysa 檢測 Python 程式碼中安全漏洞的官方說明影片 Facebook 近日開源了一個用於檢測 Python  程式碼中安全漏洞的自動化工具「Pysa」。該工具最初是用來保護旗下的 Instagram。 Pysa 為「 Python  Static Analyzer」的縮寫,是 Python 靜態分析工具的意思,與另一套同名的勒索軟件 Pysa 毫無關係──希望讀者別把這兩者混為一談。 Pysa 專門用於追蹤大規模的 「 Python  代碼庫──如驅動 Instagram 的  Python  程式碼──中的潛在安全漏洞。 這套工具會在代碼運行 / 編譯之前,以靜態模式掃描程式碼,著眼於數據流經系統的方式,查找潛在已知的錯誤模式、然後幫助開發者標註出潛在的問題: 安全漏洞 Facebook 資安工程師 Graham Bleaney 和 Sinan Cepel 寫道:「分析數據流是非常管用的,因為許多安全和隱私問題,都可被建模為數據而流入不該進入的地方。」 舉例來說,遠端代碼執行的漏洞,會被視為一般的用戶輸入,而到達系統程式碼內未經授權的部分。 Facebook 表示:在 2020 年的前半年,Pysa 就偵測到有 44% 的安全漏洞,是藏在 Instagram 伺服器端的  Python  代碼中。 Pysa 是基於開源代碼 Pyre 項目而建立的。Pyre 項目本是用來提高 Python 程式碼的品質的自動化工具,經過特別修改以協助發現安全漏洞。 去年,Facebook 就有推出了一個類似的工具 Zoncolan,該工具是用於 Hack 語言 (一種類 PHP 語言,用於 Facebook 應用程序的主要代碼庫) 中尋找安全漏洞。 無論是 Pysa 還是 Zoncolan,掃描程式均會尋找潛在危險的資料型態。這些資料型態可能會利用漏洞以允許跨網站指令碼攻擊 (XSS)、遠端程式碼攻擊、SQL 注入或用戶資料外洩等。當掃描到這些有害的數據後,即會通知程式開發人員。 及時檢查 「就像 Zoncolan 用於 Facebook 的 Hack;Pysa ...